消息辨析选股法,是指根据市场上流传的消息,对其价值进行辨析和分析,剔除没有价值或者虚假的、具有欺骗性的噪音消息,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选择股票的一种选股方法。这里所指的消息,既包括公之于众的、已经确定的消息,又包括虽未公布,但已在市场预期之内的消息,还包括突如其来而市场没有预见到,或者跟市场预期相反的消息。
在介绍消息辨析选股法之前,有一个问题必须向大家介绍下,那就是美国经济学家尤金费马提出的市场有效性的假说。
金融市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传递信息。信息传递既包括外在信息传递,即场内场外各种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又包括内在信息传递,即各种信息对市场上股票的影响。
不同的市场对消息反应的灵敏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市场对信息非常灵敏,信息一旦出现,市场马上调整到位,不但用时非常短,而且调整的幅度非常准确;有些市场对信息的反应则非常迟钝,信息出现很长一段时间,市场才出现不到位或过度的调整。
根据市场传递信息的效率,可以把市场分成三类:弱有效市场,中度有效市场和强有效市场。在弱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以过去的价格为基础变动,并以过去发布的消息作为变动的依据;在中度有效市场中,股价变动不但反映了历史价格和历史交易信息,还能够及时反映所有最新公布的信息;在强有效市场中,股价的变动则反应了所有公开以及未公开的信息,即其股价能够反映其理论上的真实价值。
在弱有效市场中,具有获知消息的优势,就比较容易获得丰厚的收益。
在中度有效市场上,只有那些专业人士才能够获利。
在强有效市场上,所有信息不管是公开的,还是未公开的,均已在股价上得到完美的体现,因此,在强有效市场上采用消息辨析选股法是徒劳的,是不可能获利的。
中国的证券市场即便走出了无效市场的行列,目前也只能勉强算是弱有效市场。因此,消息辨析选股法对中国股民来说,称得上是最重要的选股方法之一。
当你打开电视,或者进入某个网站,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上市公司大股东将实现自己的承诺,向该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接着一大批股评人士向广大散户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赶快买入股票。在你印象中,资产注入是前段时间的热点概念,只要有资产注入,公司股价必然上涨,于是,你义无反顾得买进了这家公司的股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先等等,不要着急,看看市场有没有反面的信息,这个时候,你要记住一句老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在买进该公司的股票之前,要向自己提几个逻辑性很强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过程,最终做出是否买入的决定:
1.资产注入为什么会推动股价上涨?(资产注入会带来更多现金流)
2.什么样的资产能够给股东带来额外收益,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呢?(质量优良的资产)
3.该上市公司大股东注入的资产,真的像公司或者股评人士说的那样,属于优良资产吗?
4.如果是优良资产,肯定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为什么要拱手送人呢?
接下来该做的就是广泛搜集消息,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得出结论。
来自政府的消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主要由国家统计局统计发布,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固定资产投资额、贸易逆差、不良贷款增长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CPI和GDP两个数据。
当CPI>3%时,一般认为存在通货膨胀;当CPI>5%时,则属于严重的通货膨胀。消费者物价指数本身不会对股市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当该数据过高时,一般会使股市指数下跌。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GDP对全国范围内的公司业绩进行统计,因此,如果一个国家的GDP高速增长,则牛市也不远。
第二,对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与税率的调整。
利率是央行调控经济常用的工具。从理论上来讲,利率会与股价的运动方向呈相反的关系。
存款准备金率同样是央行调控经济的又一重要工具,该工具主要用来调整货币供给。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用来调控货币供给,且存款准备金率上升时,存款创造的杠杆系数变小,因此货币供给减少,从而使流动性收缩,这将对股市造成冲击;相反,当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时,对于股市来说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是,事实上,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作用反映到股市上并不明显,这也是中国股市目前不成熟的原因。随着中国投资者的不断理性化,在不久的将来,存款准备金率一定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税率的调整一般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协商确定,与股市相关的税种有以下几种:证券交易印花税,资本利得税、利息税。其中对股市冲击作用最大的是证券交易印花税。一般来说,印花税上调,股市将大跌或者盘整;印花税下调,股市将开始牛市行情。
第三,国家过某行业或某地区的政策调整。政府为了扶持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地区的发展,会直接出台对该行业或该地区有利的经济政策,这样会直接刺激该行业或该地区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
来自上市公司自身的消息,能够给投资者选股提供最有利和最直接的判断依据。上市公司自身每一个变动,基本上都会对股价产生影响,至于影响的大小,则依赖消息本身的价值,市场的有效性以及市场的炒作程度而异。
弱有效的市场上,信息反馈到股价上,主要依赖于市场的炒作程度。但是不管如何炒作,最终股价仍然会回到其价值层面。因此在市场上对公司的信息进行炒作时,投资者要理性对待,冷静分析,认真抉择。
下面给出一系列问题,投资者要尝试寻找出所有问题的答案。当对每一个问题你都已经成竹在胸的时候,该公司出现新的消息时,就能够迅速地做出判断和选择。
(1)上市公司是如何盈利的?公司包括那几个业务部门,各个部门对公司业绩增长的贡献各占多大的比例?
(2)上市公司各个业务的发展前景如何?公司是否把重心放在某一个单一的业务中,即是否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
(3)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哪个行业,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4)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中,存在哪些主要的竞争者?它们实力如何,占该市场的比例多大?
(5)上市公司的客户在哪儿?公司为了保持客户忠诚度,争取新的客户,做了哪些工作?公司客户对该公司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评价如何?
(6) 该公司处于产业链哪一个环节?其上游合作企业实力如何,发展前景如何?上游合作企业对该公司的评价如何?
(7) 谁在管理公司?公司的经理人有过怎样的管理经验,他们的履历表是否能够让投资者满意?在过去的管理生涯中,他们是否一心为了公司,是否有过中饱私囊的行为?该公司过去的人事调动,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是否太过频繁?
(8) 上市公司往年的财务报表是否存在作假的现象?公司如今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还是来自偶然的投资所得?
当你对这些问题了如指掌的时候,就不用担心会受到市场噪音的干扰。
市场的信息,主要出自对市场变化敏感的专业人士,包括股票评论员,上市公司分析师、财经媒体工作人员等。由于存在利益相关,因此来自市场的信息往往是真假参半,并且很难判断真伪,需要谨慎对待。有两个方法可以帮助判断分析。
第一,可以参照上市公司信息判断法,对市场信息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寻求答案。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假信息不攻自破,真信息则及时利用。
第二,虽然无法判断市场信息真假,但是可以判断专业人士的诚信度。通过计算比较股评员的过去推荐股票的收益情况、检验分析师所作分析的优劣和财经媒体报道事件的真假,来判断这些专业人士是否与相关企业存在利益关联。
在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对某个公司股票的看法,对大盘的预测,并且不必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正因为如此,各种杜撰出来的消息漫天飞舞,让投资者防不胜防。
真正值得分析的消息,是别人对于某些看似普通的现象的无心叙述,或者是你自己亲眼所见的一些小的事实。从一些无心的叙述或者小的事实中,往往能够捕捉到一种事物发展的趋势。捕捉到这些趋势,经常能够为你带来可观的收益。比如2006年,当你发现身边每个朋友都开始谈论股票的时候,你要思考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开始买股票,最大的收益者将会是谁?无疑是证券公司。那么上市的证券公司的股票,应该在你的投资组合中占到相当的比例。
噪音包括两种,第一种是指表面看上去跟某只股票相关,事实上对股价并不会有实质作用和影响的消息;第二种是指那些并不存在,而是由某些人编造出来并加以散布的虚假消息。
第一种噪音并不会让股价产生波动,分析出这种噪音,能够防止主观臆断形成的操作失误。
第二种噪音在被市场澄清以前,会对股价产生影响,而且往往这种影响是放大了的。这是由于虚假信息往往是由那些怀有某种目的的人编造出来的,能够在市场上流传开来,说明消息编造者存在一定的实力。这些编造者为了让股价形成他们计划中的走势,除了编造虚假消息以外,往往还会采取其他措施,让投资者对该信息的真实性深信不疑。
第一,公报预增或者预亏。上市公司由于信息公开、财务公开的要求,每季度都会发布业绩预报。由于公告发布的是预测的一个数字,因此法律上没有要求其准确无误,这让一些牟取暴利的人,有了钻法律空子的机会。建仓之后,就会想办法勾结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吸引散户跟进;庄家做空时,先行发布业绩预亏的公告,在投资者恐慌抛售的时候兜底买入。最后通过公告,解释前期业绩预报为何会出现偏差,使股价回到正常的水平上来。
第二,公司大股东注入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从经验上来讲,整体上市概念的股票,都会有不俗的市场表现。但是,如果注入的资产质量欠佳,只会让上市公司背上额外的包袱,同时会摊薄整体上市前原有股东的收益。
第三,整数关口的畏惧。在技术分析派人士眼中,大盘的整数关口,个股的整数价位,对于某只股票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利空。事实上,大盘的整数关口,个股的整数价位,对一只股票和股市来说并没有特别意义,仅仅代表一个普通的数字而已。
第四,“黑色星期五,红色星期一”。同整数关口前下跌一样,这一现象同样没有切实可信的理由来解释。唯一能够让人感觉有道理的理由,就是央行大都选择在周五晚上到周日这段时间公布新的政策。新政策的目的,大都是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防止股市泡沫。因此政策公布以后,在第二个交易日,依旧是下一个星期一,股市开盘即会大跌。
上面只是总结了常见的几种噪音,更多的噪音,还需要投资者在市场中通过实践和总结来摸索和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