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告合作     投稿
汇率由何而定
时间:2014年07月08日来源:不详点击: 字体:

①西方汇率决定理论

西方国家关于汇率的理论许多,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其中,有代表性的重要有国际借贷说、资产市场说与购买力平价说三种。

第一,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是比较早的汇率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甚为流行。该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应与需求,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所引起的。商品的进出口、债券的买卖、利润与捐赠的收付、旅游付出和资本交易等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在国际借贷关系中,只有已进入付出阶段的借贷,即国际收支,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

当一国的外汇收入大于外汇付出,即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的供大于求,因而汇率降落;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应,因而汇率上升;假如外汇收支相称,于是汇率处于均衡状况,不会发生变动。该学说因为强调国际收支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故又被称为“国际收支说”。

把国际收支说作为确定两国汇率的依据,要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定。首先,两国必须都具备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国际收支的顺、逆差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在外汇市场的供求上。其次,在两国的国际收支都处于均衡状况的条件下,根据该理论就无法确定汇率的现实水平。

第二,资产市场说

进入70年代以后,工业国家实施了浮动汇率制,欧洲货币市场规模敏捷扩大,各国金融政策进一步向自由化转换,国际资本流动量越来越大,流动频率也越来越快。同时,外汇汇率经常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且经常不能反映各国国际收支的动向,行使传统的国际收支分析法无法诠释汇率变动的缘故原由。进而一些经济学家发现人们的资产选择举动与汇率的转变关系密切。

所谓资产选择是指投资者调整其有价证券和货币资产,从而选择一套收益和风险对比关系的最佳方案。资产市场说认为各国货币的比价决定于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是因为投资者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关系造成的,这种调整每每引起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对汇率发生很大影响。

资产市场说对汇率普遍浮动时期的汇率波动非常征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诠释,但是,把资产市场说作为确定两国汇率的依据,其限定条件更加严酷,要求国内国际金融市场十分发达,短期资本移动对利差变动敏感,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比较松,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普遍执行。

第三,购买力平价说

购头力平价说认为人们之所以必要外国货币,是由于它在外国具有对一样平常商品的购买力。因此,一国货币对外汇率,重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很多实证研究注解,一战以后的一段时期与二战后的固定汇率时期,汇率大体与购买力平价相同等。

70年代以来,在浮动汇率制下,因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日常的汇率波动较大地偏离了购买力平价,但仍然是围绕购买力平价上下波动。因此,购买力平价说作为长期利率决定理论是能够成立的。这个学说至今仍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继承对西方国家的外汇理论与政策发生庞大的影响。例如:1985年后期以来,在日元对美元汇率的上升过程中,日本的货币政府常常使用购买力平价说来诠释干预的需要性。

同样,把购买力平价说作为确定两国汇率的依据。也要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定,它要求两国的生产结构和消耗结构大体雷同,价格系统相称接近,否则两国货币购买力就失去了可比性。它还要求两国对贸易和资本流动基本上不加管制,商品和资本的流通比较自由,否则两国货币购买力对平价的偏离很难自行消弭。

由此可见,国际借贷说、资本市场说、购买力平价说均有不可战胜的局限性。因此,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其他因素,才能作出精确判断。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一国汇率的变动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既包括经济因素,又包括政治因素与生理因素等。而各个因素之间又有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更何况,统一个因素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所起的作用也不雷同,所以汇率变动是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题目。下面选择几个比较紧张的因素来集中分析它们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第一,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状态是一国汇率变动的直接缘故原由,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与外国货币供给的增长,顺差国的汇率就上升;反之,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它的货币汇率就降落。例如,美国对前西德的贸易逆差使美元兑西德马克的汇率从1985年的3.4390跌至1988年底的1.7685,跌幅高达48.6%。因此,有些经济学家至今还坚持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

第二,经济增加率。两国经济增加率的差异,每每构成汇率变动的基础,由于它会影响对外贸易和外汇市场交易运动的转变。一样平常而言,经济增加加速,国内需求水平进步,会引起更多的进口,从而造成本国货币汇率向下的压力。

第三,通货膨胀。一国货币价值的总水平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紧张因素,它影响着一国商品、劳务活着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为通货膨胀,国内物价上涨,一样平常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削减和进口的增长。这些转变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名誉地位,导致汇价下跌。例如:1974~1975年,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率从11%降为9%,同时,美元汇价保持上升趋势;1977~1978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上升立即引起美元汇价下跌。

第四,财政赤字。当局的财政赤字常常用作展望汇率转变的紧张指标。假如一个国家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意味着当局付出过度,一方面可能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另一方面可使国际收支恶化,二者都会导致汇率的主动下浮。

第五,利率。利率降落,国内资本流出;利率上升,国外资本流入。这种由两地利差引起的套利运动是国际资金流动的一种重要体例。资本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供求转变,从而对汇率发生影响。在通常情况下,一国利率进步、名誉紧缩,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引起货币的贬值。如美国联邦贮备银行进步利率,西欧大量游资流入美国,导致美元汇价上涨,并分外坚挺。

第六,外汇贮备。中间银行的外汇贮备注解一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的能力,所以它对稳固汇率有肯定的作用。英国当局从1932年起就用部特别汇贮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当英镑汇率下跌时,就卖出外汇买入英镑,促使英镑汇率上升;当英镑汇率过高时、就买入外汇,卖出英镑,使英镑汇率下跌。

后来,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纷纷效法,设立外汇平准基金。

这一作法也一向相沿到如今,必要指出的是,只有一国拥有充足的外汇贮备,才能有用地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短期变动的方向与程度。

第七,生理预期。实际生活中,投资者每每根据自身对将来汇率的主观评价来决定资本转移的数量和方向,这对外汇市场有很大的影响,每每起到加大外汇波动幅度的作用。如1995年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持续上升,其中市场交易者的生理预期起到了很大作用。

③人民币汇率近况分析

从1988年起,我国执行官方牌价与外汇市场调剂价并行的汇率双轨制,并对两种汇率都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动体例进行调整。在此其间,人民币汇价波动频繁,尤其1992年以来,调剂市场汇价大幅度变动,对经济生活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其重要缘故原由是,自1992年春天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显明加快,推动了进口的需求,对外汇的需求压力加大。同时,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城乡人民对人民币信念不足,纷纷购买外汇保值。因此,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另一方面,外汇调剂市场存在紧张缺陷以及官方干预手段无力,市场失真特别很是紧张,谋利因素得以乘虚而入,大量的炒买炒卖加剧了外汇的波动。{RM:NextPage}

1994年我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系体例改革,一方面实现了多轨合并,推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另一方面,执行新的结汇、售汇制度。在此背景下,汇率自1994年来一反延续贬值的常态,开始“稳中趋升”,其重要缘故原由可分析如下:

第一,我国宏观调控措施开始奏效、金融紧缩力度加大、经济增加速度渐渐降低、需求膨胀得到克制,因而进口方面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的压力。

第二,外贸公司不再以计划,而是以经济效益决定进出口,1993年由120亿美元的逆差转为50多亿美元的顺差,1994年出口在绝对量上超过进口。同时,原来企业外汇留成部分因为结汇、售汇制的实施流入市场,因此外汇供大于求。

第三,外资大举进入。因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投资者不但可以行使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更看好中国重大的国内市场。因此,外商投资大幅增长,仅1994年,外商投资资金净流入330多亿美元。另一方面,国内利率高达11%,超过美元利率6个百分点,外国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情势进入中国,套取利差。

由此,执行多轨合并以来,因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称严重,外资进入又多,所以出现了显明的外汇供大于求,造成人民币升值趋势。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