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告合作     投稿
什么是期货外汇交易
时间:2013年06月08日来源:不详点击: 字体:

  什么是期货外汇交易

  期货外汇交易是指在约定的日期,按照已经确定的汇率,用美元买卖肯定数量的另一种货币。

  期货外汇买卖与合约现货买卖有共同点亦有不同点。合约现货外汇的买卖是通过银行或外汇交易公司来进行的,期货外汇的买卖是在专门的期货市场进行的。

  目前,全世界的期货市场重要有:芝加哥期货市场、纽约商品交易所、悉尼期货市场、新加坡期货市场、伦敦期货市场。期货市场至少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交易市场,另一个是清算中间。期货的买方或卖方在交易所成交后,清算中间就成为其交易对方,直至期货合同现实交割为止。期货外汇和合约外汇交易既有肯定的联系,也有肯定的区别,以下从两者对比的角度,介绍一下期货外汇的详细运作体例。

  期货外汇的交易数量和合约现货外汇交易是完全一样的。期货外汇买卖最少是一个合同,每一个合同的金额,不同的货币有不同的规定,如一个英镑的合同也为62,500英镑、日元为12,500,00日元,欧元为125,000欧元。 rumen8.com-入门吧,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期货外汇合同的交割日期有严酷的规定,这一点合约现货外汇的交易是没有的。期货合同的交割日期规定为一年中的3月份、6月份、9月份、12月份的第3个星期的星期三。这一样,一年之中只有4个合同交割日,但其他时间可以进行买卖,不能交割,假如交割日银行不业务则顺延一天。

  期货外汇合同的价格全是用一个外币等于多少美元来透露表现的,因此,除英镑之外,期货外汇价格和合约外汇汇价恰好互为倒数,例如,12月份瑞郎期货价格为0.6200,倒数恰好为1.6126。

  期货外汇的买卖并没有利息的付出与收入的题目,无论买照旧卖任何一种外币,投资者都得不到利息,当然也不必付出利息。

  期货外汇的买卖方法和合约现货外汇完全一样,既可以先买后卖,也可以先卖后买,即可双向选择。 rumen8.com-入门吧是最好的入门资料网站

  一、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

  即期外汇交易又称现汇交易,指交易双方以当天外汇市场的价格成交,并在当天或第二个业务日进行交割的一种外汇营业。

  远期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指外汇买卖成交后,根据合同规定,在约定的到期日,按约定的汇率办理收付交割的外汇交易。常见的远期交易重要是30天远期、90天远期和180天远期。

  二、调期交易和期货交易

  调期交易是指在外汇交易中,一笔交易同时包含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也就是说,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这种交易通常是银举动抵补已从客户购入或向客户出售的某种外汇所可能发生的风险而进行的。偶然调期营业包含两笔交易,称为远期对远期调期营业。

  外币期货交易是在固定场所进行外币期货合约的买卖的一种外汇交易营业。与其他一样平常商品期货交易类似,外币期货交易也是在未来肯定日期,按照协定价格,买卖固定数量外币的交易运动。

  三、远期升水和远期贴水

  远期升水是指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

  远期贴水是指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

  如是远期升水和远期贴水相称则称为远期平价。

  远期交易价格、即期交易价格和升贴水的关系:

  远期交易价格=即期交易价格+升水(或“-”贴水)

  四、外币期权和看涨期权

  外币期权现实上也是一种合约,买方买进一个权利,可以在合约期日或在此之前按规定的汇率实行合约的权利。合约持有人称为买方,出售期权者称为卖方。

  看涨期权就是给予外币期权合同的购买者也就是外汇的购买者。因此,我们又把它称作买进期权、多头期权或敲进。看涨期权赋予期限权购买者在将来某一日或某一日期曩昔按敲定价格买进某种商品的权利,而不是任务。

  五、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

  买入期权是期权外汇买卖术语。买方买入一种权利,根据这种权利,可以在协定的未来某一天以预订的协议价买入一种外汇,同时卖出另一种外汇。买方买入这种权利后须于交易后第二天工作日向交易对方银行付出一笔期权费用,除此之外,无须承担任何任务。

  卖出期权是买入期权的对称。期权的卖方,把一种权利卖给对方,对方有权利根据协议价在期权到期日,从卖方买进某种外汇。卖方因为卖出了期权,因此,可收到一笔买方付出的期权费用。

  六、空头、多头、斩仓和轧空头

  空头,作为名词,又称卖空者,是指在外汇交易中,卖出合约或预备买进现货的人;作为动词,又称卖空,即不是为了对冲而进行的外汇期货或现货合约卖出的运动 。

  在外汇交易中,因买入或卖出方向错误,造成账面上的损失,为不使损失扩大而平仓止损,称为斩仓。

  多头即多余头寸的意思,在外汇买卖上,指买进了某种货币,因而多了那种货币的头寸,又称为长盘。

  轧空头是指因为市场供给不足而迫使价格上升的情形。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