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告合作     投稿
怎样阻止魔鬼交易员?
时间:2015年05月29日来源:不详点击: 字体:
为什么泛金融交易领域的各类欺诈案件屡禁不止?
 
你可万万别说是什么监管不作为,各国监管机构对于交易领域的审查始终属于第一要务,比如最近被“缉拿归案”的五大国际投行;你也别说是由于违法成本低,那动辄数十亿美元的罚款小编确实连想都不敢想。
 
依小编鄙意,归根结底照旧在于违规操作“太容易了”,甚至是“不经意间为之”的。很可能某个交易员在某一通电话或某一封邮件中就故意偶然中吐露了一些紧张新闻,于是内幕交易什么的就如许发生了。
 
令人绝望的监察近况
 
如何解决?答案当然是强化针对交易员举动的监察,事实上所有大型金融机构确实有这么一个监察机制,但笔者可以吐露如许一个数据:
 
平均每个交易员拥有400-500个“经过检验的”联系人,所谓经过检验的即指不存在利益冲突的,归于正常营业流程的联系人,但并不代表交易员不会与之勾结或偶然间吐露什么紧张新闻;而平均每个交易部门经理或负责人手下的交易员数量约为20人,意味着其必要密切谛视多达10,000个联系人以保证监察结果。
 
这个五位数已经够令人沮丧的了,但更让人绝望的还在后面:即便在合规专员的帮忙下每个交易员与每个联系人的语音沟通、邮件沟通都能得到有用监察(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一些真正桀黠的“魔鬼交易员”根本不吃这套——人家都是用暗码交流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所谓的合规监察和bull shit没什么两样?
 
别发急,有人并不买账
 
国外某金融技术公司A(为免广告怀疑故隐去)敏锐地捕获到了这一需求,并针对其给出了响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针对合规监察工作量过大的题目,A公司研发出一套特别的拥有重大数据库支撑的合规体系,理论上能够实现所有交易员,所有联系人,所有沟通体例的监察。
 
其次是针对交易员举动的分析,呃……这个解决方案有点复杂,容小编慢慢道来。
 
该解决方案的核心现实上在于——大数据。A公司认为,人们在通过电话、即时通信或邮件沟通时拥有属于本身的一套沟通风俗,包括用词、语气、声调等等,尤其在面对统一联络人时基本不会有太大波动,即便是魔鬼交易员也一样。
 
基于A公司的解决方案,交易员与每个联系人的沟通体例、风俗都会被体系记录在案,一段时期之后便能够形成大数据。比如某交易员即便再忙,也会在第临时间回复某个特定联系人的邮件,那么体系将把这个联系人定义为该交易员的“紧张联系人”;又如该交易员与某个联系人交谈时赓续喷出一些鄙谚(或脏话),那么体系也能够判断出这个联系人与交易员关系十分密切。
 
于是,等到大数据形成之后,合规体系就能正确地捕获交易员的每个“反常”举动。比如与某个平日里不太联系的人忽然沟通密切,随后本身的公开市场操作出现了较大行情,那么十有八九出现了内幕交易。
 
已经付诸执行
 
可能是小编忘掉提示了,现实上A公司的这套解决方案已经付诸执行了,该公司已经让三家大型银行试用其合规监察体系,一旦证实可行即将正式部署。作为其第一批天使用户,这些金融机构已经将A公司的监察体系接入电话网络、局域网、彭博通信终端等作业环境。
 
据A公司负责人吐露,上述体系试运行以来被证实比银行现有的监察体系更具服从,真正部署其体系只是时间题目。
 
可能存在的束缚
 
在初步了解A公司的合规监察体系后,小编确实“不明觉厉”,但同时也提出一些可能存在的束缚:
 
1. 既然是大数据,没有上百万的数据样本也不好意思拿出手吧。收集这么多数据打算花多少时间?一年照旧两年?
 
2. 一套覆盖所有内部网络的监察体系,会不会让交易员觉得本身被扒光了衣服?是否会对交易员的日常工作情绪造成影响?
 
3. 真正能够搞垮一家银行的魔鬼交易员,人家采用的沟通体例绝非凡人可比拟,搞不好还有多重人格,如许的硬茬又如何解决?
 
4. 假如,我是说假如,金融机构自己就默许一些欺诈举动呢?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