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货币战争》一书开启了国民对货币的高度关注,央视十集电视剧《货币》直通历史讲述货币故事,日前索罗斯再次狙击日元收获10亿美金——货币题目再次浮出水面,这个掌控世界命脉的壮大力量终不会永久躲在历史的背后,被人们忽略。
这些赫赫有名的建筑总能勾起人们对上海的无穷想象。这些赫赫有名的建筑总能勾起人们对上海的无穷想象。
作者:张亚雄
我认为现实上潜在的最大伤害是将会爆发货币战争。(索罗斯.2013.1.24.瑞士达沃斯)
闻名的货币学家弗兰兹。皮克说:“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将成为国家的命运。”
自《货币战争》一书开启了国民对货币的高度关注,央视十集电视剧《货币》直通历史讲述货币故事,日前索罗斯再次狙击日元收获10亿美金——货币题目再次浮出水面,这个掌控世界命脉的壮大力量终不会永久躲在历史的背后,被人们忽略。
回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可谓冒险家的乐园,大佬云集,商业繁荣,也催生了声色犬马、风花雪月的上海。1927-1937年,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在文学与电影作品中反复提及的繁华的上海滩,与纽约、巴黎齐名,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
同时期正是世界大冷落时期,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世界经济危急开始,一向连续到1935年。但直到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经济却获得了极大发展,与世界大冷落形成光显的对比。
这难得的“黄金十年”,与中国当时的货币制度银本位,关系伟大。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的资料表现,在1927~1937年间,中国的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11.6万公里,新建铁路7895公里。1935年至1937年,国内工商业高速发展,1936年1月甚至出现了几百万美元的贸易顺差。
许纪霖、陈达凯的1995年版《中国当代化史》表现,1937年,全国银行存款总数将近40亿元,比1931年增长了近一倍。1931年至1937年间,小门生人数增加了86%,大门生人数增加了94%。
赖建诚《经济史的趣味》中提到,从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加率在8%以上,GDP飞速增加,达到9%的增加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也有学者称“据测算当时年均GDP增加率超过10%”。电讯、邮政得到快速成长,民航空运拓荒了12条航线。
而很多以后影响力伟大的大师级人物,鲁迅、胡适、钱钟书、詹天助、华罗庚也在这临时期崭露锋芒。
在这个西方学者总结为“黄金的十年”(Golden Decade)中,诞生了很多大城市,据说,城市里“当代风格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密如织网的大道穿过人口稠密的地区,水电供给体系遍布在很多紧张市区……收音机和卷烟、电影和汽车、卡巴莱餐厅和西式服装的数量赓续增加。”
与上海的经济繁华相比,北京的人文气息更为浓郁一些。以林徽因“太太的客厅”、茅盾的“月曜会”为代表的社会青年的聚会,聚集了一批如徐志摩、沈从文、梁思成、金岳霖等日后声誉斐然的精英。
一个美国观察小组在1935年有过如许的报道:“中国在所有领域里,都在发生伟大的转变;同十年前甚至是五年曩昔相比,当代化将给中国带来长达几个世纪的深远影响。”
我们的教科书对这临时期的描述可谓轻描淡写,仅被称为“短暂的繁荣”,诠释枯燥而难以背诵,这些关键词可整顿为:南京一时当局鼓励发展实业,大喊实业救国口号,民众自发抵制洋货,宽松的经济政策,一战爆发,列强顾不上中国等等。
其实历史事件自己的逻辑和故事比理论更具借鉴意义。在国际大冷落的背景下,中国居然能够独善其身?
那段时间列强的确自身难保。1918年一战结束后到1928年,美国帮助重修欧洲,发了一笔战争横财,随着欧洲有用需求降落,美国泡沫渐起,直到1929年股市崩盘,金融危急开始。而更为糟糕的是,当时以美国为首的金本位货币制度导致了危急的敏捷蔓延。
两次大战之间(1918-1939)世界上有60个国家采用金本位,以实现国际上稳固的汇率,方便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届时美国已经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大国,拥有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黄金,成为各个国家的金融首领。
凯恩斯已经意识到金本位的伤害,他称英国已戴上了“金脚镣”,呼吁英国尽快离开金本位。事实上美国金融大象一样平常倒下,如同中了连环计的首船着火,不可避免地殃及了整个船队。由于金本位制度的严酷与僵化,其他国家的银行无法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货币政策,因而连锁反应敏捷扩散,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急和大冷落时代很快到来。
在这个世界性的危急中,中国却自力于危急之外,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由于,中国相沿了旧时的银本位,对外贸易是使用白银结算,银本位与国际金价不挂钩,白银在国际上不是货币,而是与铜一样的金属。当国际金价恐慌变动时,中国币值与之无关,进而使得中国经济不受危急影响。
中国民众对银子的认可超乎想象,自明清以来直到1935年民国当局废除银本位,银和银币是稳固中国经济生活的紧张货币,即便在某些时段当局强力推广铜币、有人甚至主张以金作为重要货币时,民众最认可的货币照旧白银。相沿旧时的银本位货币制度,是这“黄金十年”的最根本保障。
1931年9月,英国公布离开金本位,全世界的金本位制渐渐崩溃。
伯克利经济系的BARRY EICHENGREEN(1992)和MIT经济系的PETER TEMIN(1993)教授对金本位制进行了大量统计和研究。若把1929年英美德法的物价设定为100,1929~1932年间,这四国的批发物价指数同步下跌,几近重叠,1932年以后,各国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之后,物价指数才有了显明的不同。而中国恰恰与之相反,在他们同步大幅下跌30-40%时,中国反而高升25%。
用台湾经济学者赖建诚的话形容,就好比一场流感袭来,本来身强力壮的列强们均深受重创,而素有东亚病夫之称的中国却安然度过。
如许的效果得益于银本位的“浮动汇率”。当金本位国家被金锁链捆绑而同步起伏时,中国得以置身事外。当然,在国际白银价格起伏时,外贸会受到响应影响,但1937年之前的中国,外贸占经济总量小于7%,也非支柱。
中国银本位在1935年落下帷幕。1934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发起的“购银法案”,高价收购白银,谋利者们将中国的白银一船一船地运往美国,中国经济遭受空前袭击,国民当局于1935 年11 月公布废除银本位货币制度,结束了白银与中国货币几百年来的内在联系,虽然使当时的中国经济临时脱节了危急,但法币自己的特征是可任意发行,这就为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刚刚曩昔的20国集团(G20)会议,占世界上GDP总量85%的十九个紧张国家及欧盟首脑聚焦货币政策,虽然被称为“未取得实质性计划,显然只是一纸空文”,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货币政策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它追随经济的发展暗流涌动,从来没有制止过。
(本文部分观点摘编自《经济史的趣味》赖建诚,2011,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