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告合作     投稿
纸币、债券、银行构建的金融江湖
时间:2014年10月01日来源:不详点击: 字体:
2009年1月16日,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发行了一种大面额的纸币:100万亿津元,1后面带14个0。但刚过半个月,2月2日津巴布韦中间银行又决定发行新货币,删除12个0,新货币1元等于原货币1万亿元。随后纸币上的0渐渐增长,2010年8月又公布去掉10个0,再发行新新货币。据估算,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在这临时期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十亿。这种天文学上的数字在经济学上早已没有什么意义,不过那张夭折的100万亿钞票,由于有14个0,所以受到许多珍藏者的喜好,还可以开打趣的过一把超级富翁的瘾。
 
纸币、债券、银行构建的金融江湖
津巴布韦发行的100万亿津元面额纸币
 
纸币是人类在商业运动中的一项紧张发明,是经济发展到肯定阶段后的产物。由于随着贸易额的增大,携带大量金属货币做生意极不方便,碰到钱荒的情况更加麻烦,所以用轻巧物品替换金属货币,在技术上成为可能。要论轻巧,莫过于纸。但是如此一来,纸币就会去除掉金属货币自然的商品属性,变化为名誉货币。纸币的功过是非由此睁开,津巴布韦的100万亿大钞就是其中的极品之一。
 
9世纪初唐宪宗初年,中国曾经出现过由官方开具,在商家之间用于提款购物的名誉凭证,称为“飞钱”。但飞钱只是汇兑凭证,还不是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如今中国北宋时期的成都地区,称为“交子”。以等值的金属货币做抵押,由商家印制,通俗百姓也可用它直接购物。随着交子的影响扩大,当地当局渐渐接管相干营业。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成都设交子务,次年以铁钱为预备金,首次发行官方交子。由于纸张在流通中易损,所以规定三年为一界(两足年),界满后等价回收替代。后来因为地方财政严重,在23界交子未到期时,发行了第24界交子。交子随即贬值,开纸币引发通货膨胀的世界先河。北宋后期,内交际困,当局发现交子的敛财功能后,于1105年在全国发行钱引。四川的交子也于1107年被钱引替换,又开纸币以新换旧、妄图脱节恶性通货膨胀的世界先河。
 
南宋和金朝都曾经发行过不同品种的纸币,初期使用结果不错,然后很快陷入滥发,尤以金朝为甚。假如以先后几种纸币的兑换率推算,金朝末年的物价上涨达数亿倍。导致经济恶化的重要缘故原由是,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金朝财政窘困,只能滥发纸币,加速消亡。
 
蒙元相沿金朝的交钞制度。忽必烈继任蒙古大汗后,于1260年发行中统元宝交钞,1287年又增发至元通畅宝钞,以丝、银为贮备,设立严酷的预备金制度,禁止民间流通金银,纸币成为国家的同一货币。中国经历了一段使用纸币的最美好时光,除了东亚地区,影响甚至远及西亚。《马可·波罗游记》中曾对“大汗的纸币”赞赏有加,令欧洲人惊叹。可惜这种美好一定要比元朝短寿,不过几十年,随着对外扩张障碍,纸币陷入了滥发贬值的宿命。以新代旧,假票横行,滥上加滥,直至元亡。
 
纸币、债券、银行构建的金融江湖
左图为宋代纸钞拓本,右图为元代的至元通畅宝钞
 
明朝前期,发行大明通畅宝钞,无预备金,当局只出不收,从民间换回金银,同时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为明初经济恢复起过积极作用。随着宝钞泛滥,民间弃用,重拾金属货币,当局被迫解禁。明朝中期,一向宝钞仅值一文铜钱,宝钞渐渐灭亡。明末崇祯皇帝为应对农夫起义,又想印制宝钞纾困,可惜无人购买。不久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消亡。
 
清初顺治年间为筹措军费,仿照明制,发行纸币“钞贯”,与铜钱并用,但总量不大,后制止发行和使用。咸丰年间,太平天堂起义,朝廷财政吃紧,在铸造大额铜钱的同时,被迫于1853年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军事形势好转后,同治元年(1862)年制止使用纸币。
 
纸币、债券、银行构建的金融江湖
左图为明代前期的大明通畅宝钞,右图为清代咸丰年间的大清宝钞
 
以上是中国与当代金融业接轨之前的纸币历史简述,总体结果是弊大于利。能够多次背负恶名寿终正寝,是对其功能的最真实写照和最精确评价。中国古代的纸币制度存在紧张缺陷,远不如某些观点描述的那样先辈和巨大。初衷另说,时间一长,都会走向为了敛财、与民争利,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死路。商家百姓对此深恶痛绝,对商业发展的损害尤其紧张。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纸币与当代纸币的相似性,说它“过于超前”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赞美,但是不能因此得出中国商品经济发达及金融先辈的结论。以交子为例,中国长期缺银,宋朝因为综合缘故原由,局部甚至缺铜,破天荒的大量铸造铁钱。铁钱低值易锈,不宜流通贮藏,货币功能极差。北宋时四川地区多用铁钱,铁铜的比价约为1:10。设想为了一大袋粮食,必要肩扛一小袋铁钱去购买,如许的交易成本太高。商家无奈之下,发明交子,替换铁钱,加强了交易的便利性。后来历朝发行的纸币多是庖代铜钱,而非金银。正是由于中国在商品流通中,重要使用贱金属货币,导致交易成本高,对替换品的需求更加迫切,而西方重要使用贵金属货币,这种替换需求的产生相对较晚,所以纸币最早出如今中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作为名誉货币,纸币出如今古代中国,悲惨的终局早已命中注定。由于它们的每次发行、使用、废止,本质上不过是大额铜钱的另一个版本,重要功能更多情况下是缓解财政困难的权宜之计,而不是为商品经济添砖加瓦。纸币的敛财功能比大额铜钱更为优胜,不过用多了也会失效,后果比大额铜钱还紧张,宋、金、元及明前期都是如此。在农业中间集权的统治下,铜币名誉的随意性本来就很大,而纸币就更加不靠谱。无论当初以何种贵重物品作预备金,很快都沦为形同虚设,更别说不设预备金的情况了。明中后期及清前中期,日本、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财政情况大大改善,当局对纸币的弊端也有熟悉,所以废除也就顺理成章了。
 
商品经济及金融业发达的一个紧张标志是整个经济体内资本周转率高,充分实现资本的高效配置,单独的经营机构都力争用最少的资本,获得最大的营销收入和利润。要想加速资本周转,必要高频率、大数额的借贷举动,而这在中国古代是最欠缺的,尤其是当局的借贷举动。中国古代重大的经济总量更多是源自人口数量,其中天然经济占比极大,强调独立更生、自给自足,形成了不乐意向他人借钱的传统,通常还小看借钱举动。商家之间、商家与显贵之间的借贷举动也会受到各种限定,由于生意做大了,难以控制还容易谋反。当局碰到财政困难,重要是增长税收和发行大钱,伴以卖官抄家吃大户。当局即皇家,皇帝很难产生借债的想法和举动。皇帝欠债,威严何在?
 
中国克制贵金属货币的产生,大额借贷举动罕见,缺少金融机构,纸币恶性循环,都与商品经济不发达有关。与之相反,欧洲很难实现政治同一,商贸复杂,加之战争频率高,金融业必然发达。古希腊、古罗马的金融故事不必追溯,自中世纪后期,在商业繁荣的意大利地区,各种简单的金融机构,包括民间银行陆续增多,开展典当、兑换、存款、借贷等营业。其中为降低长途交易成本,出现了一些纸质的名誉凭证,可以抵押、转卖,但还不是纸币。欧洲的借贷举动由来已久,教皇、国王也不例外。相比于买卖、租赁的直接钱物交换,借贷仅凭抵押或讲究诚信的契约精神远远不够,照旧要费尽心机谋求金融创新,建立配套的机构和制度。文艺中兴时期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共和国经常对外开战,花销伟大,这种突发的公共财政付出只向大金融家借款也有些左支右绌,于是面向公众,尝试发行公共债券,用财政收入或战争收益作还款保障,结果不错。相比于容易招致民怨的加税,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债券发行社会代价较小,更易成为首选,于是在欧洲被渐渐推广。至此,当代金融业的三个基础要素,银行、纸币、债券都已经有了雏形,不过它们必须要围绕着贵金属货币运转。随着大航海拓荒新市场,美洲金银大量流入,经济总量愈发增大,商业过程愈发复杂,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荷兰为代表,各种制度创新、产品开发层出不穷,于是将三者和贵金属货币高效整合的中间银行呼之欲出。但是荷兰人因过于看重商业自己,政治力量分散,并没能做成这件事。
 
第一家中间银行是于1668年被收归国有的瑞典银行,开展存款和贷款营业。因瑞典的重要货币是铜,使用未便,该银行在1661年开始发行一种纸质“铜票”代替硬币。这种最早的银行券就是纸币,与中国北宋交子的产生机制几乎完全雷同。瑞典经济总量小,中间银行的作用并不明显,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才是集大成者。
 
纸币、债券、银行构建的金融江湖
1662年瑞典银行发行的铜票银行券
 
17世纪中叶,英国结束内战后,通过三次对荷兰的战争,击败对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期间为支撑战争,发行的各种公共债券收益颇佳,其中甚至不乏荷兰买家。收益大,造成英国社会打仗上瘾。但是债券的发行方、数额、利息不同,贩卖过程每每紊乱、缓慢,而且当局控制的财政付出总是在债券融资之后,也影响资金的使用服从。于是经英国国王特许批准,于1694年成立英格兰银行,同一贩卖战争国债。因战争有风险,该行同时获准以贵金属做预备金,拥有银行券发行权。如此运作会产生一笔比铸币税还大的稳固收益,可以为当局的各种付出进行前期垫款。这套一揽子的金融制度创新无异于一次金融革命,外观看是增强了当局吸取民众蓄积的能力,同时扩大了当局债务的流动性,其核心却是通过金融手段,当局对财政的收入和付出实现了集权,当局职能与市场职能实现了高效连接,这在商品经济活跃的欧洲可不是容易的事。
 
纸币、债券、银行构建的金融江湖
英格兰银行1797年发行的银行券,面值一英镑
 
英格兰银行不仅是发动战争的助推器,也是启动工业革命的催化剂,经历了各种动荡和考验,挺立不倒,成为银行的银行,与日不落帝国共同成长,作用日益明显,厥后各国陆续效仿设立了本国的中间银行。随着相干制度法规的完美,中间银行与各种商业银行、交易所及其他金融机构密切配合,令纸币和债券在其中高效流通。有了升级后的金融业帮助,实体经济更加蓬勃发展,达到了商品经济的最高阶段市场经济。
 
当代金融系统建立之初,随着货币品种增多,维持币种之间的固定关系,是市场和当局的共同愿望,因此形成过金本位制和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作为本位货币,个别国家也用银铜)。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一样平常等价物的货币制度,包括不同阶段的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黄金堪比天主,人们信赖银行券是由于可以用它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但是后来各国纷纷摒弃了金本位制。1970年代,二战后以美元-黄金为基础形成的金汇兑本位制制止运转,由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系统瓦解,宣告金本位制走进历史。金本位制的出现是传统金融向当代金融过度的阶段性产物,也是贵金属去除货币属性、回归商品属性的过程。从应运而生时的完善到难以为继时的不足,是由于黄金产量的增加幅度远低于商品生产增加的幅度,以黄金计价不能知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必要,另外其制度缺陷是货币品种过多,造成名誉与价值及当局法定与自由兑换之间的关系过于复杂,金融市场增长成本降低服从,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引发紊乱。这些都有违设立金本位制的初衷,所以被镌汰是必然效果。不过因为黄金变现能力强,如今许多国家还有黄金贮备。脱节金本位制的过程中,纸币用量增大,慢慢失去了银行券的性子,成为不依靠贵金属、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的名誉货币。没有了贵金属做保证,纸币还能被认可,替换品是国家的实力及价值。
 
除了适应经济发展赓续增长货币供给外,解决财政困难也要增发货币。为避免滥发,超额的货币用发行国债及各种其他金融产品来制衡。如此循环往复,市场上的货币渐渐增多。如今货币的符号化、电子化趋势显明,实体纸币比例大减,开始步入被镌汰的节奏。已经高度复杂化的货币、债券发行管理,分别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紧张内容,也是维持经济平稳运行,关系国家安全、百姓生活的紧张内容,不容有失。不过和其他制度一样,金融业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碰到经济困难或战争开销,再严酷的监管都会被摇动,所有当政者都有增发甚至滥发纸币和国债的冲动,造成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轻者以当局前途做抵押,重者以国家命运做赌注。
 
当代金融业随着列强的船坚炮利进入中国,导致广东十三行、各省商帮、山西票号从稳如泰山变成分崩离析。清当局借债、发行纸币与铸造银币一样,都是被动之举。自洋务活动起,当局因财政困难,开始尝试借钱办事,随后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消亡,欠了一屁股债。清朝末年,各国纷纷在华设立银行,从事纸币发行、抵押借贷等金融营业。清当局为挽回权利,于1897年在上海设立中国通商银行(商业银行),1905年设立户部银行(中间银行,1908年改称大清银行),发行银两票、银元票,中国的银行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清当局发行纸币的时间很短,总量不大,还没有机会乱上添乱。民国时期,金融业大显身手,银行多如牛毛,唯独缺少一家像样的中间银行。军阀借债开战,列强渔翁得利,各地当局滥发纸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百姓苦不堪言。战乱动荡之中,金融业毁多誉少。新中国成立后,执行计划经济,金融业作用不显。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赓续学习、摸索、修正,渐渐步入正轨。
 
纸币、债券、银行构建的金融江湖
 
1948年8月,国民党当局以金圆券替换急剧贬值的法币,起初最大面值的金圆券是100元,至1949年5月,市面流通的最大面值金圆券为100万元。另外已经印制的500万元金圆券,因上海解放,没能发行流通。7月迁至广州的国民党当局公布以银元券替换金圆券,规定5亿元金圆券可向中间银行兑换1元银元券。
 
金融制度并不存在什么神秘的力量。英国、美国成为市场经济的金融中间,不是由于黄金贮备多、印钞量大,而是由于经济总量大,实力强。金融必须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不以生产为基础,仅盼望寄托发行和调控货币、国债就能救国或兴国,永久只是一种奢望,过度依靠,最终的效果都是玩火自焚。但是以钱生钱的传说,总是诱惑着人们不劳而获的生理。实际版的各种炫目报道赓续对古老的故事进行升级和加工,发财的容易被铭记,破产的容易被忘怀。总之,金融江湖里从来不缺钱,还有勾引。
作者:佚名